快速发布求购| | | | | 加微群|
关注我们
本站客户服务

线上客服更便捷

仪表网官微

扫一扫关注我们

|
客户端
仪表APP

安卓版

仪表手机版

手机访问更快捷

仪表小程序

更多流量 更易传播


您现在的位置:仪表网>试验机械>资讯列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陶瓷光固化增材制造技术取得系列进展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陶瓷光固化增材制造技术取得系列进展

2025年01月23日 11:29:02 人气: 21430 来源: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仪表网 研发快讯】新型陶瓷光固化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利用光照方式固化光敏浆料,实现分层制造的工艺。该工艺可实现高精度复杂形状陶瓷的快速制备,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和新能源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张兴、曹磊研究课题组利用陶瓷光固化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仿乌贼骨多级结构的SiOC陶瓷(图1),研究发现具有仿生墙-脊复合结构的SiOC陶瓷压缩强度(13.37 MPa)显著高于单一墙结构陶瓷压缩强度(8.43 MPa)。同时,该仿乌贼骨多级结构的SiOC陶瓷在800℃背温实验中可长期保持较低背面温度(≤200℃),展现出卓越的隔热性能,为极端环境下的热防护系统开发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研究工作发表于Materials Today Advances 21 (2024) 100466。
 
  海洋中存在的天然多孔材料海胆刺、墨鱼骨等因其具有轻质高强和良好的隔热、吸能特性,为仿生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2024年,张兴、曹磊研究团队基于天然海胆刺极小曲面结构结合光固化增材制造技术开发了生物活性磷酸钙陶瓷支架和硅氧碳复合多孔陶瓷,用于骨缺损修复和先进隔热材料设计。研究发现,生物活性磷酸钙陶瓷支架(图2)形成了与天然海胆刺相似的连通多孔结构,孔隙率~75%,压缩强度~31.5 MPa,成骨细胞能够在支架上有效粘附和生长,为承重骨缺损修复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硅氧碳复合多孔陶瓷(图3)具有高比强度为9.73 × 10³ N•m•kg?¹、高孔隙率≥75%和低热导率为0.255 W/m•K。两项工作发表在Journal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上。
 
  研究团队还自主研制了两款陶瓷光固化增材制造设备(图4)。其中,IMRCeram针对低粘度陶瓷浆料打印成型,具有高精度、大幅面和连续快速打印等优势,打印速度可达1-5 mm/min。而IMRCeram 200针对高粘度陶瓷浆料打印成型,具有自动流平、连续填料功能。上述研究工作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设备研制项目和国家部委项目支持。
 
图1. 仿乌贼骨多级结构SiOC陶瓷增材制造及其隔热性能研究
 
图2. 光固化增材制造磷酸三钙极小曲面人工骨支架及其细胞生长情况
 
图3. 仿海胆刺结构SiOC隔热陶瓷及其隔热性能研究
 
  图4. 自主研发陶瓷光固化3D打印机IMRCeram及IMRCeram 200及打印展示件
关键词: 增材制造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ybzhan@vip.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4、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

企业推荐

更多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 0571-87759942

加盟热线: 0571-87756399

媒体合作: 0571-87759945

投诉热线: 0571-87759942

关注我们
  • 下载仪表站APP

  • Ybzhan手机版

  • Ybzhan公众号

  • Ybzhan小程序